首页 >> 人事新闻 >> 正文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简报)精准对标“四个强化” 全面推进高水平农科人才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8 18:27:15 浏览次数:

2CF6D

党的二十大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四川农业大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精神,精准对标、紧抓高层次人才引育,持续奋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围绕建成“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目标,以“四个强化”全面推进高水平农科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一、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人才引育“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每年召开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会,完善校院领导联系专家教授制度。二是注重顶层设计。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确立了“1515”人才工程建设目标,明确“稳定关键、造就领军、引进急需”的人才发展思路,出台《关于新时代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人才引育激励十二条举措》等系列人才支持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组织保障。三是构建工作体系。建立以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校院两级上下联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落实教学科研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将人才工作成效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班子评优评先、干部评价重要依据。

二、强化精准引进

一是创新工作举措。精准制定引才规划、实施办法,利用海科会等平台,采取“以才引才”“专家荐才”等方式引进人才给予单位和个人荐才绩效奖励。二是严控引才质量。采取“面试+考察”方式引进人才,“不唯帽子”“不唯论文”,兼顾人才发展方向匹配学校发展定位等因素,确保人才“做中国的研究、耕巴蜀的土地”。三是构建多元通道。通过特设岗位、事业编制引才等“组合拳”和“一对一”精准对接,对学术背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启动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动态招聘考核程序。2022年学校组织了人才招聘考核6批次,录取人才68人,同比增长209%,其中领军人才2人、拔尖人才8人、优秀人才18人、学术骨干18人,实现C类人才引进零突破。

三、强化自主培育

一是依托项目育才。充分发挥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人才计划杠杆作用,持续实施《学科建设双支计划》《专业建设支持计划》等人才支持政策,对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人才和校级人才,单列绩效奖励。2020年以来,学校新增杰青、长江等国家级人才22人次,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青城等省级人才66人次。二是依托团队育才。构建以“双支团队”为基础,学科领军团队、特色团队和创新团队为支撑的“阶梯式”建设模式,形成头雁引领、中雁竞进、青雁齐飞的“雁阵”格局。近三年,累计支持“双支团队”87个,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部省级以上研究团队6个。三是依托平台育才。以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猪禽种业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载体,鲜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大力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通过与大北农集团等校地(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共建产业学院、博士工作站等方式,强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四、强化评价激励

一是优化人才评价。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评价第一标准,探索形成具有农科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职称晋升设置常规和破格通道,破格通道新增直聘和青年专项,不受任职年限、资历职级等限制,教师自主选择申报通道和类型。2020年以来,191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70人、副高121人,其中24人通过破格通道实现晋升。二是完善竞争机制。坚持“用好各类人才、培养未来之才”,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实行“军令状”,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三是用活激励政策。树好激励“风向标”,重业绩、重贡献,兼顾不同岗位、学科、群体,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2020年以来,学校累计821人次获得专业技术岗位晋升,585人次聘为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累计奖励教职工4810人次,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