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正文

2019:守初心 担使命 铸辉煌

发布时间:2019-12-31 15:44:01 浏览次数:

作者: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更是全国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开局之年,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不忘兴农强农使命,锐意进取,鼎力前行,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

一流党建引领发展

开学之初,学校隆重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吹响以一流党建推动一流发展的号角。学校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方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融入到各方面各环节。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班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省委组织部对领导班子和省管干部年度考核反馈意见中充分肯定学校班子务实奋进、风清气正、有战斗力。依托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契机,推出“四大品牌计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学院生态教工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研判会,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能力。深入开展转作风提质效活动,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4月28日,省委书记彭清华来校调研,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题教育成效显著

9月12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召开,校党委书记、庄天慧作动员讲话。我校主题教育早准备早谋划,8月底学校中心组赴泸定、石棉等地,重温长征精神,对接地方需求,把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初心使命落到实处。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突出五学习五强化,做到系统学习两书一章,重点学习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9.5回信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到位”“四个注重”相结合求实效,形成了调研报告104份,梳理汇总10个方面52个具体问题,列出具体整改措施235条,聚焦党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师资队伍等方面破难题求实效,有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获得中央督导组、省委和省委指导组的高度认可。

浓墨重彩庆70周年

9月26日,学校隆重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几代川农人共同深情回顾70年来新中国及我校发展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壮丽成就、实现的伟大飞跃,共同展望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收看国庆庆祝大会及盛大的阅兵式,师生激情满怀,受邀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的李仕贵、卢艳丽、高淑桃三位教授从现场传回祝福视频,更让大家倍感自豪与骄傲。富有创意的70周年庆祝晚会,以校史为根基,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课。各中层单位纷纷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接受爱国教育,师生以文艺演出、美术作品、微视频、主题摄影、学唱红歌等多种形式向祖国母亲献礼。

思政工作空前重视

学校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以抓好思政课主渠道为突破口,制定出台加强思政课建设28条举措,全面构建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在校区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的今天,学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迁至成都校区的重大决定,更是充分反映出学校对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学院加快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致力将思政理念、思政元素贯穿于专业教学环节;通过组织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等专业赛事,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共青团和学生会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成功召开第十五次学代会。统战工作坚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断推陈出新,民盟总支获评全国高校“盟务工作先进集体”。

学科建设强力推进

9月5日,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评估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中期评估。随后,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把脉、反复专题讨论,将“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渐聚焦,出台《四川农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整改方案》,加快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为纲是学校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2009年,凝聚着校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郑有良诸多心血和智慧的双支计划正式启动,奏响了强力推进学科发展的最强音。十年来,已累计资助近3亿元,呈现出人才队伍水平越来越高、科技项目经费越来越多、学术声誉越来越大的良好态势。青年教师成为最大受益者,获资助占比近40%,入选层次人数增长5倍。大手笔强有力的投入结出累累硕果,在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我校有4个学科上榜,其中农学、兽医学2个学科位列前100名,上榜学科数在全国农林高校中居于第七。

平台建设重大突破

7月16日,四川省科技厅会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邀请国内专家对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我校在国家级平台建设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十年磨一剑,这一重大突破凝聚着太多人的努力和心血,也必将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推动实验室更好发挥作用,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重点实验室班子建设,富有创新活力的研究队伍让人对实验室的明天充满期待。

科学研究捷报频传

9月底,一则关于四川省首例体细胞克隆猪的新闻让动科学院朱砺老师团队成为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一年来,学校在科学研究上捷报频传:周小秋教授团队再次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收入囊中。陈代文教授拿下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卢艳丽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陈学伟教授获首届“科学探索奖”。刘登才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通讯》杂志。冯琳、王静喜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创造诸多亮点,2019年度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立项数较去年增加80%,再创历史新高。15项成果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校社科联荣获“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社会服务备受肯定

在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学校大展拳脚、大有所为,积极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贡献。聚焦四川“10+3”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服务重大需求,学校制定高质量服务成都市、温江区等具体方案,启动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农高区,全面助力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扶规扶智扶产扶技,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扶贫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组建柑橘、马铃薯、中草药、茶叶等课题组,1300余人次师生前往雷波、布拖等地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全省优秀农民工村支书1000人。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全国、全省分别有92名和4名科技特派员获通报表扬,学校2名教师榜上有名。

国际办学高歌猛进

6月5日,学校在成都校区召开国际化办学推进大会。大会提出要突出质量导向、强化品牌意识,走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国际化办学之路。以落实好《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为核心,学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外事管理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自2017年实施《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以来,学校着力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目前,学校在职教师中具有留学经历的人数已达466名。今年在继续实施“百名教师访学计划”等已有项目基础上,又增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新批准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我校连续四次获评“成都市高校外国人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育人工作佳绩连连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各层次办学得到协调发展。围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大力推进一流涉农学科专业建设,19个专业获推参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出台新的《本科课程考试管理办法》,全面落实教育部取消“清考”制度,严把育人质量关。今年学校首次实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一本招生,有23个省市的录取线超当地省控线30分,有14个省市超省控线50分,其中最高的超省控线146分。学子在挑战杯、互联网加等各大赛事上,连创佳绩,受到多方表彰。学校就业工作获得充分肯定,在2020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我校作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唯一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

师资队伍蓬勃发展

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19年新进博士87个。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在正常申报评审高级职称的基础上,新增公开竞聘、单列认定性评审两种职称晋升新途径,师资队伍建设获得长足进步,累计87人成功晋升高级职称。以“师德师风建设年”为契机,学校新成立教师工作部,相继出台《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办法》、《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陈学伟教授顺利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拔尖人才队伍再获突破。新增国家和天府“万人计划”等省级以上高级人才17人次。动物营养研究所获评“2019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周小秋教授获评“四川教师风采—师德楷模”典型代表;李仕贵教授团队被命名为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4位老师获评全省教书育人名师。学校把9月定为师德师风主题宣传月,通过开设“名师感悟”“专家风采”等专栏,邀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做宣讲,形成崇尚师德、比学赶超的文化氛围。

惠民举措彰显实效

这个冬天,雅安校区的学子感受到了满满的暖意,继都江堰校区实现热水进寝后,雅安校区也实现了热水进寝。老师们的喜悦则充分体现在加装了电梯的教师公寓上,60部电梯让大伙儿的出行更方便。500多套新建教师公寓的分配,更是增添了这个新年的喜庆气息。一直以来,学校把师生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积极回应师生诉求,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完善了整治环境、便利交通、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一批惠民便民利民举措,工会、教代会采取多种措施关爱教职员工,致力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挥别2019,阔步走向202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交汇点,川农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奋进之笔,续写新篇章,锻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