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君 来源:宣传统战部
“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被视为高校科研创新和评价体系的顽瘴痼疾,成为阻滞大学教学科研发展的突出问题。多年来,我校本科专业教授岗位聘任和职称晋级评审系列改革,为破除“五唯”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突出成绩,体现了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时代创新勇气和推进一流农业大学制度建设的定力和自信。
日前,学校2019年本科专业教授岗位聘任结果文件发布,7位教师取得相应本科专业教授任职资格。从此前竞聘答辩评审通过的这7位人员名单公示情况来看,7位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有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有4人,博士没有占到一半;从此次报名情况来看,资格通过人数20人,其中博士11人,超过半数;从竞聘的最后结果看,博士竞聘成功占比27%;硕士8人参加竞聘,成功竞聘4人,占比50%。单从学历上看,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从人事处公布的信息看,自2017年学校在职称制度改革设计上实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以来,这种情况大体差不多。2017年,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20人通过成功竞聘,其中博士10人;报名通过资格审查有40人,其中博士有18人。2018年,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7人通过成功竞聘,其中博士2人;26人通过资格审查进入评审,其中博士10人。
“要看学历,不唯学历,重在业绩”,这是校长郑有良早在多年前就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出的重要举措。细微之处见真章。同台竞聘,有海归博士未能PK本校硕士,有引进人才落聘于普通教师。“学历”、“帽子”这些曾经作为评审职称的硬性条件,随着职称评审改革的推进,变得不再那么硬性或必须。本科专业教授竞聘学历情况的初略统计,反映了学校在破“五唯”方面在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这是一个鲜明的导向。从我校近几年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和正常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结果看,评审主要侧重以应聘者的师德师风、能力、业绩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考察被评审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取得的与专业相关的显著成绩,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
破除“五唯”,制度建设是保障。学校把制度建设挺在前面,与时俱进,顺应国家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先后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单列认定性评审教授的申报条件》《关于调整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本科专业教授竞聘公告》等文件规定。2016年9月整合修订校内文件制度,出台《四川农业大学内部管理制度选编(川农大110)》,2018年再次新修订出台《四川农业大学办学治校制度选集(川农大112)》,坚持在健全职称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促进评审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对职称评审各个环节做好制度设计,积极探索川农大职称评审模式。
在加强职称评审制度建设、落实措施,学校走在改革的前列。2017年7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发布《关于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推进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意见》;2017年12月,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改进职称评审方法提出高校要把握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特点,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克服论资排辈现象和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职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教育评价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初心。
要看论文,不唯论文,重在质量。虽然目前以论文作为职称晋级评审的重要标准仍然是通行的做法,但不唯论文,并不是要降低论文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而是更加注重论文的“含金量”,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田野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今年5月、10月,学校先后出台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及《补充意见》规定,每年单列兼职思政课教师正高和副高指标各 1 名,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时将省级及以上讲课比赛获奖作为申报或认定条件之一,将在《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及党报党刊发表的理论文章与 CSSCI 收录学术论文同等对待。学校在职称晋级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必将鼓励教师进一步作出贡献、追求卓越。
目前,2019年学校正常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工作正进行。破除“五唯”,坚持立德树人初心,让教师回归本分,让潜心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同样有前途、有发展、有获得感、有幸福感,不断完善评价制度,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学校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学术成果产出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