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淑勤 审稿:郭东力 来源:林学院
人物简介:宫渊波,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历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水土保持学报》编委。
润物无声,书写“师者”大爱
从教30余载,宫渊波教授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爱党爱教,淡泊名利,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始终身体力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他通过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懈钻研,在教中研,研中改,逐步形成了“趣、实、活、新”独特的教学风格。宫渊波教授主讲的精品课程《森林土壤学》吸引了众多林业学子。他心系学院发展和学科健全,积极参与院、校级课程评估,为教学改革献计献策,一次一次地听课、评课,提出教学建议,始终情系林学科研工作,把培育新一代“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充满活力”林业人的目标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宫渊波教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持省教育厅“21世纪林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先后获得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及校级教学名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承前启后,弘扬林业人精神
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都江堰灵岩山林场,始建于1931年,那里培养了包括宫渊波教授在内的几代林业人,承担了多个森林资源调查、森林植物分类调查、生态定位观察等实践与研究项目。
他经常带领学生前往那处实践教学基地,向新一代林业学子讲述老一辈林业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故事。在宫渊波教授的努力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基地还扩展到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夹金山、汶川、若尔盖草原等地,为学院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样化学生实习平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注重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科研兴趣小组等多项科研训练项目。宫渊波教授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从不计得失,时常看到他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的身影,耐心地讲解实验步骤,三十余年如一日,承前启后,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本色,传承林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潜心培养素质过硬的新林业人,共培养73名硕、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评“四川省林业教育优秀教师”。
从未停歇守护绿水青山
不论海拔4000米的阿坝州折多山,海拔5000米的甘孜州雪域高原,还是有着近两米高林下冠层的亚热带森林,宫渊波教授一定是冲在最前面那个。
年逾60岁,他的脚步遍布从四川盆地到川西高原,横断山脉到秦岭-大巴山,从亚热带森林到高原草甸,跨越了四川省的几十个县(市),那里的地形地貌他都熟谙在心,他用双脚丈量着这片深爱的土地。从事土壤退化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四十余载,吃惯了这山野之苦,始终心系“解生态之危,造万民之福”,他总说:“我就爱这祖国的山水林田湖,这山野之苦不是苦,是福”,这无不体现着一个优秀党员的胸怀和勇气。宫渊波教授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践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先后主持省科技厅“四川省主要退耕还林技术模式生态效益评价”课题、科技部子项目“旱涝灾害频繁区退耕还林还草林-果-草配置模式及技术示范”;主研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长江中上游西南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等,2004年被省科技厅评为中国西部(四川)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