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你认为最基本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你的专业背景与我校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具体的切合点在哪里?”“假如你应聘成功,究竟能胜任本学院哪个专业哪门课程的讲授?”“如何在课堂上切实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12月13日举行的学校事业编制人才招聘会上,上述问题被评委们多次问及。党委书记邓良基担任面试考核组组长,校长郑有良、荣廷昭院士、副校长朱庆担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秦自强、庄天慧,副校长张强、杨文钰、王曙光,副厅级调研员何临春,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管理处以及岗位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计30人担任评委,对资格审查合格并经中层单位初试推荐到学校面试的24名应聘者进行了考核。
面试会上,邓良基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二者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而且必须抓好、抓硬。二是选拔与引进只是队伍建设的一方面,还必须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培养,全面提升人才水平;三是人才引进要注重循序渐进,统筹好任务,平衡好工作,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郑有良强调指出,2015年7月再次对人才招聘办法进行调整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更严的阶段,人才引进一定要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情况。他希望评委们在推荐时把握好“三严三宽”:一是在校区结构布局上,成都校区作为高端平台建设理应从严掌握,雅安校区和都江堰校区则可考虑适度从宽;二是在学科分布上,优势学科理应从严把握,人文社科艺术类以及理工科类则可适度从宽;三是在岗位类别上,对专职科研岗位的要求理应从严,而以本科课堂教学为主的岗位以及管理与服务岗位则可适度从宽。他指出,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双支计划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业技术岗位评审中,符合基本条件的老师越来越多,差额淘汰比例越来越大,反映了学术型师资和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相应地学校的人才引进与招聘条件也须逐渐拔高,实现好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平衡协调和谐发展。
面试考核正式开始前,朱庆向评审会汇报了本次招聘的岗位设置情况、报名情况、资格审查情况、中层单位初试情况以及学校面试考核的程序和通过原则,希望各位评委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应聘人员,按照岗位要求选择最合适的人选。
面试包括应聘者自我陈述、评委提问、评委会评议、无记名投票表决等几个环节。与会评委通过听取应聘者的自我陈述、现场提问等方式,分别就教育与工作经历、学术背景、发展方向、工作设想、其他自荐优势等有针对性地质询后,通过认真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票数达到评委人数2/3及以上为面试考核通过,提交学校审核后将及时进行公示。
本次招聘自7月底发布招聘公告以来,历时近半年,共吸引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所海内外著名高校的228人申报,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各中层单位的初选和考核,每个岗位原则上按1:2的比例推荐合适的人选进入学校面试。
学校自2010年就出台了《关于事业编制人事调配的暂行规定》,明确学校师资队伍的补充必须经过公开招聘、学校和中层单位两级面试的考核程序,对应聘人员初选、学校考核面试、公示及审定录用等程序均作了详尽的规定,如考评组的人员组成、人数、考核方式、考核通过原则、岗位推荐比例等都有明确规定,确保了学校新进人员岗位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从制度层面杜绝了人才招聘的不正之风。
2014年学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事业编制人事调配规定》,今年6月学校又根据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了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修订出台了《四川农业大学事业编制人才招聘公告》,对事业编制人才引进做了一些调整,把原来的引进人才和普通博士分开单列招聘统一合并为事业编制人才招聘,依次设置杰出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学术骨干、专任教师等六个层次,分别对应不同的基本条件、学术条件和引进待遇;适当拔高了引进人才的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和提高了引进人才的住房补贴、配套科研启动费和年薪标准;确定了成都校区人才引进从严控制,雅安校区和都江堰校区人才引进可按岗位实际需要适当放宽,人文社科艺术以及理工科类岗位引进条件可按岗位实际需要适当放宽的原则;要求所招即所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规定各学院新进教师必须承担主讲1门本科生必修课程,各研究所新进教师研究方向必须符合学科发展需要;要求各单位必须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设置岗位,择优推荐,每学年新进事业编制博士原则上不超过2名等内容……,看似改动不是很大的文件修订,实则隐藏着更民主、更公正、更严格、更科学的人事制度改革举措。
突出重点、宽严相济,公开招聘、两级考核的招聘制度实施了五年多,不但应用于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招聘,同样应用于学校合同制聘用人员的招聘。截止目前,学校共有近600人通过这一制度充实到教学、科研、教辅、管理与服务等岗位,不但极大地改善和优化了学校的师资队伍机构,而且有效地排除了人情因素对招聘工作的干扰,确保了选拔结果的公正,把严了入口关,更有利于把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学校相应岗位。